查看原文
其他

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在杭州火车站发现一个充满乡愁的“桶”,昨天苹果用它把人弄哭了!

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2019-04-02

昨天,苹果发布的2019年春节短片《一个桶》,有没有刷屏你的朋友圈?



这部6分多钟的短片,由著名导演贾樟柯用iPhone Xs手机拍摄,讲述一个春节返城的游子,带着母亲准备的桶回到城市的故事。



在苹果中国官网上,短片的阐述文字写道:“说起家,你想到的是妈妈的拿手菜,还是爸爸的唠叨?今年,我们和著名导演贾樟柯合作,为你带来一个关于家里味道的故事,给新年再添一份年味。”


短片中的故事,发生在过年期间的中国乡村。春节假期即将结束,母亲为返程的儿子准备一个涂料桶,并用黄色的胶布严严实实地封好,让他带到城里,“一个桶”的故事就此展开。儿子带着桶经历了摩的、轮渡、汽车,终于到了城里,途中几次差点丢了桶。到家后的儿子打开母亲封好的桶,发现里面全是沙子,而沙子里面埋着母亲准备好的鸡蛋……


短片中,母亲给儿子在桶里装满了鸡蛋。视频截图


这是导演贾樟柯第一次用手机拍摄影片。他用“一个桶”代替了春节回家人的乡愁,拎着桶的人,他们是茫茫春运大军里的平凡细节,又是其中代表。


贾樟柯说,这次拍到了他最喜欢的那群人,“拎这个桶的人,是凡人,你在机场头等舱里肯定看不到这个桶。”


昨天,杭州西湖大道延安路口,短片《一个桶》的巨幅广告海报已经悬挂出来。读者 胡先生 摄


短片上线后,引起大家热议,很多人都夸短片感人,特别是这个熟悉的桶,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。


@思思Chance:我看到过火车站来来往往的人拿着桶进车站,小时候也赶上过一次去广州的春运,车厢里对面的那个哥哥坐在桶上和我们在春运途中过了36个小时,那时的我开始懂得尊重每一个人。人生不易,每段路途中都会遇见有故事的人,且行且珍惜。


@强行说:每次回家,我妈也是这样给我一件装得满满家味的东西,或是用大红塑料袋或是用蛇皮袋,抑或是打算用桶(我拒绝了)。但都有提到一个细节,勒手……这是真的,提着重到勒红了手也舍不得放,放不下的是这份家味。


不过,也有网友觉得这部片子没有想象中那么好,甚至拿出了前几天大火的短片《啥是佩奇》对比,表示还有差距。很多人觉得,可能是故事讲述的是过完年返程,和当下的时间节点不符,还没有产生共鸣。


而苹果公司方面认为,希望通过小人物、小故事的刻画与纪实,传递给观众更质朴、直接的情感与信息。“电影里的桶,盛满母亲的爱,是主人公与母亲之间的情感纽带。我们希望影片能引起漂泊游子的共鸣,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个瞬间。”


关于这个“桶”,快报去年就发过报道《昨天春运第一天,坐火车回家的民工兄弟,为什么随身爱带涂料桶?》


本报2018年2月2日的报道版面


2018年2月1日,网友“小小草”发帖:今天是春运第一天,发现拎涂料桶回家的乘客木佬佬(杭州话,非常多的意思),一位候车小哥居然带了30多个这样的白色涂料桶回家,你知道做何用途吗?


快报记者随后来到杭州城站火车站实地采访。从火车站外放眼望去,星星点点都是涂料桶。不少人拿着桶,主要当座位用的——装上东西就坐盖子,空桶就扣过来坐桶底,无论桶底桶盖,都平坦宽大,面积容得下整个屁股,而且稳固结实。


本报资料图片


还有很多人用桶装行李。一位陈大姐,拿了两个涂料桶回家,里面装了开心果之类,是买给老家留守小孩的礼物,桶盖用胶带扎得严严实实。而做铝合金塑钢门窗的陈师傅,也拿了两个涂料桶回家,里面装着换洗衣服。


当时,快报这篇报道一出,便引起热议,涂料桶竟然成了“春运神器”,一下子火了。



不过这些塑料桶,大多曾经和多种化工和装潢产品打过交道,或多或少会有有害物质残留,看似旅途居家皆可用,实则可能危害身体健康。


所以我们提个醒:涂料桶还请慎用,尤其不要用它装食物。



回家的桶



昨天,贾樟柯拍摄的短片《一个桶》引发热议,片中的塑料涂料桶,已成为了春运期间的万能“神器”。这几天,我也在杭州城站,遇到了不少带着桶回家的人。


城站火车站大多是普通列车,相比火车东站,远途打工者更多。站内站外,随处可见各种塑料桶,大多是有盖子的涂料桶,也有敞口的塑料水桶。有人拿来当凳子用,也有人当小桌子,用来吃饭、打牌,更多人是拿来装行李。



李高锋(49岁),河南商丘人。


“我是做木工的,去年才来的杭州,连西湖都没去过。大儿子在广州读博士,小儿子在郑州上大学,挺争气的。我这桶里杂七杂八啥都有,工具、牙刷、生姜、洗衣粉,没用完的都舍不得扔,出来打工的,都得省着点用。”


49岁的木工李高锋也带了涂料桶,而且还不止一个。3个桶叠在一起,最上面的桶装满了东西,另一个桶绑在推车上。搬运的时候,推车上的涂料桶盖子掉了,桶里的东西都掉了出来,我帮他一起捡。


我看到,这个桶里除了木工用到的电扳手、插线板等工具,还有牙刷、牙膏、刷牙杯、洗发液、沐浴露、大半袋洗衣粉,甚至还带了一个生姜。

 

李师傅来自河南商丘,个子不高,他腼腆地说:“出来打工,知道挣钱不容易,每一样东西都不能浪费。”


傍晚天色渐暗,冷风习习。56岁的张富中和几个工友,把行李从露天广场搬到进站口旁,“明天早上的车子,还要等一夜,找个暖和的地方坐坐。”


张富中(56岁),河南兰考人。


“我在临安打工,做泥工,火车票是女儿在网上帮忙订的,无座,十几个小时才到。这些桶原来都是装润滑剂的,袋装的,里面干净。拿回家可以用来打水,盛粮食,家里种了玉米、小麦。我手上这台DVD机,是人家拆迁了送我的,我试过还能用,回家给孙子孙女听听。”

张富中一个人带了一摞红色涂料桶,我数了数,一共15个,叠起来快一人高。张师傅在临平做泥工,这些桶原来都是装润滑剂的,“都是袋装的,拿出来桶里面干干净净。”张师傅说,老家种了玉米、小麦,桶拿回去可以用来装粮食。


除了回家带桶,很多人过完年,也要带桶回来。装啥?当然是装家里带的吃的用的,就像短片《一个桶》里的情节一样。


在我的请求下,我给不少带桶的旅客,认认真真地拍了肖像照片,他们都很配合。采访时,周围不少候车的旅客都会围过来,还不小心惊动了执勤的民警。


我也发现,带桶的全是中老年人,对于年轻人来说,各式各样的行李箱更加时髦方便。

   

董远况(中,45岁)、陈立伟(左,50岁)、陈立散(48岁),安徽蚌埠人。


“我姓董,站着的两个都姓陈,是亲兄弟,我们都是老乡。我在杭州干泥工16年了,去年这俩陈家兄弟,也跟着我来了杭州。城市发展这么快,没有我们泥工,高楼大厦是建不起来的。水桶是我们的标配,用来洗脸洗脚。桶里装着生活用品,带回去继续用。”

顾怀计(51岁),安徽宿州人。


“我在建筑工地做泥工,干这行30年了,之前都在江苏苏州,来杭州第一年。我这个桶是来杭州后买的第一件生活用品,用来打水、洗脸、洗脚。这个电热锅也是平时用的,自己煮点蔬菜,肉吃得少。把锅放桶里,一起带回家,这些是我在外的全部家当。”

胡国志(62岁),安徽池州人。


“我在萧山一家纺织厂做打包工,干了十多年了。别看我年纪大,但我身体好,老板不放我走呢。我手里这个小桶,车上能当凳子用,过完年回来还要带着,装满自己家榨的菜籽油,留着炒菜吃。”


黄清羲(左,40岁)、冯伟银(36岁),贵州清镇人。


“我们结婚13年,在宁波工作9年。我们都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,加工五金配件。因为没有买到从宁波出发的车票,只能到杭州坐车,要坐28小时才能到站。我们有一儿一女,都在老家。两个桶里都装着各种吃的,带给孩子们。”

刘志宣(48岁),安徽宿州人。


“我在余杭的工地上做泥工,来杭州整整10年,泥工苦啊,下一代都没人干了。媳妇在家带孙子,我一年能回去两三次。我这桶里装的是兰花和茶花,我在余杭径山上挖到的,连着根带着土,看着挺好,希望在老家也能栽活。”

王永妹(左,41岁)、赵应豪(10岁),贵州六盘水人。


“这是我小儿子,我和他在桐庐,老公和大儿子在贵州老家。我在一家制笔厂工作,儿子上小学三年级。这三个桶是工友送我的,拿回去用,结实又方便。我们一家一年没团聚了,儿子说,回家真开心。”

张平(46岁),安徽阜阳人。


“我在杭州一所大学的工地上做泥工,这个大桶是用来装墙面漆的,里面空的,我没买到坐票,只能拿桶当凳子。我老爸老妈80多岁了,家里养了羊,这几个桶给他们用来喂羊。过完春节回来,要是能订到有座位的,我就不带桶了,要是订不到,还要继续带,当凳子。”

朱化枝(55岁),安徽阜阳人。


“我在萧山的建筑工地上做钢筋工,老母亲和媳妇在老家,儿子在江苏昆山工作,一年没见了。涂料桶是工地上捡的,里面还装着热水瓶,进站接点热水,喝起来方便。”


昨天是春运第5天,杭州直属站共发送旅客25.3万人,客流主要方向为云贵川渝、陕甘宁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河南及安徽阜阳等地。很快,春运将迎来节前客流高峰,带着桶回家的人会更多。


小小的桶,装着团圆的梦。
祝愿每一个踏上旅途的人,
一路平安,阖家团圆。


快拍快拍/一个有人情味的摄影APP


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影报道


·万一有一天累死在岗位上……半夜杭州帅警官发了条微信,老婆边笑边发朋友圈吐槽!

·这么快已经有30万人集齐支付宝五福了?!这是什么神仙操作!

·杭州小伙春节送妈妈一个金镯子,没想到竟给自己挖了个大坑!过年回家前,收好这篇实战攻略


更多内容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杭州新闻APP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